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生公民素养问卷调查表
1、下列选项是对公民意识含义的理解,您认为对的有哪些?( )[多选题]
A.公民意识是以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的
B.公民意识是以公民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
C.公民意识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
D.公民意识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
2、您认为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多选题]
A. 参与意识 责任意识 B. 民主意识 监督意识
C. 纳税人意识 生态意识 公德、道德意识 D.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法治意识
3、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您了解您拥有哪些基本的权利与义务吗?( )[单选题]
A.了解,我的行为就是根据这个来确定; B.大体知道我有什么权利义务;
C.不太了解,仅有耳闻 D.不了解
4、您认为具备怎样的特质才能算得上是“公民”呢?( )[多选题]
A.知法、懂法、会用法 B.有独立思考能力
C.清楚公德与私德的界限 D.主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正当权益
5、 您认为中学生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性在于( )[多选题]
A.维护自身利益,提高自身修养 B. 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
C.完善民主法制建设 D.没什么特别重要的
6、 针对现状,您认为该如何培养中学生公民意识?( )[多选题]
A.通过老师和父母等帮助,让大学生能够认清自己在网络社会的定位,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和能做什么
B.学校对于网络文化方向正确的教育引导
C.国家应逐步构建规范的网络体系和及时整顿网络环境
D.其他
7、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是否感到自豪?( )[单选题]
A、感到自豪 B、一般 C、不感到自豪
8、对损害我国民族尊严的事件或者行为,你的态度是什么?( )[单选题]
A、气愤、反对 B、无所谓
9、如果有外敌入侵或有人分裂国家,使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受到威胁,你是否报名参军?( )[单选题]
A、主动报名,志愿参军 B、不主动报名,但如果被征就参军 C、太危险,尽量逃避
10、您会关注政府网站吗,如果发现政府工作存在不合理或者漏洞,您会积极到有关部门反映吗?( )[单选题]
A.会,帮助完善政府工作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B.看情况,如果是关系到自身重大利益的话 就去反映
C.不会,不关自己的事,我认为凭一己之力不可能让政府有什么改变
D.其他
11、发现有人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利益时,你怎么办?( )[单选题]
A、报警 B、告诉家长或向老师反映
C、上前制止 D、置之不理,立即躲开
12、中学期间,对于班级选举等民主选举,您的态度是?( )[单选题]
A.积极参与,认真投票 B.正常参与,投票还算认真
C.不太关心,随便填写选票 D.毫不关心,一张选票起不了多大作用
13、当您在网上看到关乎民生问题的新闻时,您第一时间会怎么做?( )[单选题]
A.发表自己的见解 B.跟随主流的意见
C.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D. 其他
14、 您有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留意过有关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内容或讲座吗?( )[单选题]
A.经常特别关注 B.偶尔会听说
C.从来没留意过 D.有时候看过相关栏目也不清楚是否与“公民意识”有多大关联
15、 当您见到大家对国家政事讨论时,您是怎么做的?( )[单选题]
A.发表自己的见解 B.跟随主流的意见
C.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D. 其他
16、你会遵循“未成年人禁入营业性网吧”的决定吗?( )[单选题]
A、会的 B、经不起诱惑,不会 C、很难说
17、学校发动同学自愿捐款灾区,您觉得? ( )[单选题]
A、别人捐了我不捐面子过不去 B、与我不相关,不关他
C、尽自己的能力献爱心
18、你是否愿意帮助家有困难的同学或向社会献爱心?( )[单选题]
A、愿意 B、无所谓 C、不愿意
19、在公交车上,你是否会主动为老、病、残和孕妇等人让座?( )[单选题]
A、会主动让 B、顺其自然 C、不愿意
20、你认为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 )[单选题]
A、下岗职工再就业 B、腐败现象严重 C、贫富差距扩大
21、如果你学校要你义务劳动,你的态度是什么?( )[单选题]
A、乐意参加,随时奉献 B、老师要求就参加 C、尽量躲避
22、你愿意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单选题]
A、诚实守信 B、情投意合
C、有知识才华 D、有钱有权
23、认为目前社会的道德生活状况是?( )[单选题]
A、真善美多于假丑恶 B、假恶丑多于真善美 C、说不清楚是好是坏,不知道如果才好
24、如果你的一个好朋友有偷窃、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你会怎么办?( )[单选题]
A、不告发,与己无关 B、不告发,教育朋友以后改正 C、告发
25、 您怎么看待近期流行的“人肉搜索”?( )[单选题]
A.支持,能匡正视听,让败坏道德的人暴露在阳光下
B..反感,超越道德底线
C.无所谓,没什么看法,也不关心
D.不赞同,侵犯了公民的权利
26、面对网上众多的“门事件”,您的立场是什么?( )[单选题]
A.很感兴趣,想法设法找来看看
B.不感兴趣,但会看看,只是想知道
C.不感兴趣,不看,因为那是别人的隐私
D.如果是涉及到“不平事”的门(如“日记门”“录音门”这类),会关注
27、你如何看待重庆打黑事件?( )[单选题]
A、打黑大快人心,弘扬了社会正气 B、打黑只是一时之事,黑恶势力可能会重新抬头
C、听说过,不关注 D、完全没听说
28、看到有工厂大肆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你会?( )[单选题]
A、赶快给环保部门报案 B、对自己没严重影响就不管 C、感觉力量单薄而置之不理
29、看到有趣的野生动物,你会?( )[单选题]
A、静静欣赏但任它自由 B、抓回来慢慢玩再放回去 C、抓回来不管死活地玩
30、对于用完的电池,你会?( )[单选题]
A、看是否是环保电池,如果是,就当普通垃圾处理;如果是有污染的电池,就放到指定回收的地方
B、无论是什么,都当普通垃圾处理
C、随地丢掉
31、你选择哪种生活方式?( )[单选题]
A、低碳生活
B、在舒适的基础上追求环保
C、舒适是最重要的,环保什么的一概不考虑
32、你关注世界的环境变化和出现的环境问题吗?( )[单选题]
A、十分关注,并想为此努力 B、偶尔看看 C、不关注,因为没意思
33、你最主要通过何种途径了解生态意识(环保、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知识)的?( )[多选题]
A.父母教导 B.电视广播报刊杂志
C. 亲身所见或经历 D.学校教育
34、您怎么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单选题]
A.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使自然完全为人类服务
B.人类在保护自然的情况下,有制度,有规划的利用自然
C.人类与自然互不相干,我们人类不去利用它也不要去伤害它
D.没有什么看法,与我无关
35、您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态度是?( )[单选题]
A.经济优先发展 B.环境保护优先
C.两者齐头并进 D.无所谓
36、您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 )[单选题]
A.非常重要,能维护我的切身利益 B.比较重要 C.一般
37、你认为法律与自己的生活相关吗?( )[单选题]
A、息息相关 B、有关系,但不密切
C、无关系 D、不清楚
38、在中国,您认为纳税的感觉怎样?( )[单选题]
A.很光荣,纳税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B.没感觉,反正交多交少都很焦虑
C.感觉亏了,只履行了义务没有享受到权利
D.我不是纳税人,没什么意见
39、对社会上一些违法犯罪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惩处,你的看法是( )[单选题]
A、这是暂时的现象,随着法治建设的深入,这种现象会消失
B、当今社会就是弱肉强食,有权有势的人可以为所欲为,不受法律的限制
C、说不清楚
40、你平时会违反交通规则吗(如闯红灯等)?( )[单选题]
A、经常 B、有时 C、偶尔 D、从不违反
41、购物后你会索要发票吗?( )[单选题]
A、从未索要 B、索要,商家不给即作罢
C、索要发票后,不久即丢弃 D、凡购买商品时必定索要发票
42、法律能否体现公平正义?( )[单选题]
A、法律即是公平正义的体现 B、法律是公正的,但执行不公正
C、若不涉及权势,即是公正的 D、不清楚
43、你的法律知识来源主要是( )[多选题]
A、学校老师的教授 B、自学
C、大众传媒(电视、广播、网络) D、其他
44、为中学生专门开展法律课程,你认为必要吗?( )[单选题]
A、非常必要 B、可有可无
C、无必要 D、不知道
45、你喜欢哪种形式的法律课程?( )[单选题]
A、老师按照教材,讲授法律知识
B、到法庭旁听或举行知识竞赛
C、请法律专业人士(如法官、律师等)举行报告会
D、其他
46、您觉得现在影响中学生公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多选题]
A.自身因素 B.国家层面因素
C.社会环境因素 D.教育和文化传统因素
47、作为当代网络社会中学生之一,您愿意培养起自己的公民意识吗?( )[单选题]
A.非常愿意 B.一般
C无所谓 D.不愿意,没有意义
48、你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单选题]
A、娱乐,游戏,聊天 B、学习,查找资料
C、收发电子邮件,下载软件等 D.没感觉
49、 您认为哪些是中学生缺乏道德信仰的原因?( )[多选题]
A.沉迷于网络生活 B.社会风气的影响
C.社会政治的冷漠与投机 D.过分早熟,自以为看透红尘
50、你对我校开展中学生公民教育的情况的评价是?()[单选题]
A、满意 B、一般 C、无所谓 D、不满意
四川省荣县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生公民教育研究》课题组
2011年11月18日
来源:荣县中学 编辑:陈安东